(一)数字阅读产业
(1)数字阅读产业概论
数字阅读(Digital Reading)是通过电脑、手机、电纸书等互联网终端接入设备,以出版社、版权机构、文学网站、作家、作品、漫画等为数字内容来源,对数字内容进行编辑制作和聚合管理,通过“掌阅”等数字阅读平台面向互联网用户发行数字阅读产品,用户在数字阅读平台上充值并消费购买图书、杂志等数字内容,对电子图书、有声读物、音像视频读物等以文字、语音和音像来展示的数字信息,进行在线或离线的阅读行为。

数字阅读(Digital Reading)行业处于由PC端向移动端转型后的产业升级阶段,并且受国家政策倾斜,文娱消费升级,阅读方式变革以及科技持续更迭的推动影响,行业整体发展环境向好。
(2)数字阅读市场规模

2019年,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88.8亿。年轻作者快速成长,90后作者占比高达58.8%。2019年底,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达4.7亿,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,每周阅读三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88.0%。在数字阅读用户年龄分布中,90后用户占比达55.6%,年轻化趋势明显,其中18-25岁的大学生付费意愿最为强烈。2019年底,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规模继续扩大,达到929万人。
2020年,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.94亿人次,同比增长5.56%;数字阅读整体产业规模为351.6亿元,较2019年增长21.8%,其中:大众阅读规模为326.7亿元,专业阅读规模为24.9亿元。2020年,中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.1本,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.3本,两者接触量较2019年增长5.5%,而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仅为6.2本,比2019年减少2.6本。
2021年,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.06亿,同比增长2.43%,增速有所放缓。日益增长的用户规模带动着市场的发展,2021年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达415.7亿元,同比增长18.23%;其中,大众阅读市场302.5亿元,有声阅读市场85.5亿元,专业阅读市场27.7亿元。
根据《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》的数据:2022年,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.3亿,同比增长4.75%,用户规模带动市场繁荣发展。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达463.52亿元,同比增长11.50%。按三大细分板块看,大众阅读市场营收335.91亿元,占比72.47%;有声阅读市场营收95.68亿元,占比20.64%;专业阅读市场营收31.93亿元,占比6.89%。大众阅读依然占据市场主流。
(3)数字阅读政策分析
2020年6月,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》(国新出发〔2020〕11号)提出: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;严格规范登载发布行为;定期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;加强评奖推选活动管理;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;加强网络文学出版队伍建设。
2021年6月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》实施,大幅增加了侵犯版权的成本,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,并扩大版权保护范围,增强对内容创作者的版权保护,为行业提供更多内容,从而吸引更多用户。
2021年6月,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》(文旅公共发〔2021〕64号)提出:将全民阅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,提出“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,通过新媒体广泛开展在线阅读推广活动,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方向,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,创新数字资源样态,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,打造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库群”等。
(二)中国网民规模超级巨大
(1)互联网产业概论
互联网产业是基于互联网和电商,尤其是移动电商,对各个国民经济所有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信息传播、交流互动、电商交易、游戏娱乐、数据统计、实时监控等,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互联网生态环境。

产业互联网+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利用信息技术与电商平台,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、销售、物流、人员、资本等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实现互联网和电商等业态,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于国家经济、科技、军事、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,最终提升产业和国家的综合实力。
(2)互联网产业规模
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群体和移动用户群体,是全球的最大电子商务市场,随着5G技术、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,以及线下物流体系的完善,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:

(三)软件产业
(1)软件产业概论
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、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基础服务,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产业;软件产业不仅能创造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,而且由于其强大的渗透和辐射作用,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、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,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“倍增器”。

(2)软件产业规模
近年来,我国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,软件产业快速增长,软件企业实力不断增强,软件功能变得更强大,并且也非常全面,在以后开发的过程当中都会使软件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全面。

我们拥有大量数字阅读、电子阅读、电子图书、在线阅读、出版机构、出版公司、出版社、文化公司等项目经验;另外,我们还具有大量书店、书巴、图书馆、文化创意产业园、文化产业基地、音像公司、影视公司、影视基地、影视剧拍摄、出版传媒等项目经验。
另外,我们还拥有大量IT产业项目经验:
移动互联网:移动端APP、移动电商、火锅外送APP、远程医疗APP、共享经济APP、智慧医疗APP、移动传媒APP、手机交友(模仿微信)、移动支付(豫通宝);
电子商务类:电子客票、电子商务、母婴产品O2O电商、餐饮外送O2O电商、艺术品拍卖网O2O电商(那人网)、窗帘O2O电商、网上支付(招行网上支付、豫通宝)、拍卖网、建材网、货运黄牛网、农贸网(E农网)、礼品电商、送餐网站、超市便捷电商(最后一公里);
互联网门户:法律援助网、中国社区网、医疗信息网、教育培训网、户外广告网、旅游网、文化网站、新闻网、远程教育、动漫网、珠宝网、交友网、医药销售网、DEDE新闻网、BBS网站、站内搜索引擎;
大数据项目:北斗导航数据中心、通航数据中心、民航订座系统、离港系统、快递跟踪系统、数据中心、大数据营销、数据传输、用户数据分析和营销、数据传感;
软件开发类:各种软件、物联网、IT系统集成、解决方案(智慧医疗、智慧楼宇(火灾预警和监控)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城市、智慧银行、智慧办公)、网上办公(中国社区网)、彩票系统、OA办公自动化系统、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、MIS管理信息系统、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;
人工智能类:AI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、生活机器人、人工智能培训;
网络游戏类:网页游戏、网络游戏、手机游戏、单机游戏;
电子产业类:电子元器件、LED、集成电路、芯片(2005年早期)、无线电传输(公安系统)、连接器、变压器、变频器(节能)、显示器、显示模组、光电器件、传感器、继电器、散热器、机电元件、人工智能、电子材料、光伏材料、锂电池等。
产业园区类:软件产业园区、动漫产业园区、大数据产业园区、游戏产业园区、网游产业园区、汽车信息产业园、AI产业园区、电子元件产业园区、计算机产业园区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