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物联网(IOT)产业
(1)物联网(IOT)概论
物联网(IOT/Internet of Things)是一个多元化、综合化的IT信息系统,其可大可小,既可以为某个家庭服务,也可以形成全球性的监控系统,是通过各种终端数据获取设备,例如智能手机、监控系统、传感器、声控系统、语言识别系统、图像系统、射频系统、全球定位系统、红外感应器、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,实时采集任何声、光、电、力、速度、轨迹、温度、湿度、化学、生物、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和数据,通过各类网络接入互联网,实现物物、物人的连接和控制,实现对目标的智能化感知、识别和管理。

物联网(IOT/Internet of Things)可以应用到所有社会领域,包括: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、交通、物流、导航、医疗、教育、金融、安保、环境、军事、家庭等。智能手机的发展,让物联网可以几乎零成本监控居家的方方面面,人工智能发展,让物联网的应用,更加自动化和自主化,减少人员成本,尤其是国防军事领域方面。
(2)物联网市场规模
物联网(IOT)包含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的海量手机电脑、信息系统、移动终端、网络设备、物理设备、数字机器和应用对象,数据可以在系统之间实时实时传输,并快速形成分析提供终端用户实时决策,还可以对特殊事情进行预警提示。
物联网(IOT)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已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,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战略,许多行业都将其视为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;物联网已被证明是当今数字世界中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,未来前景一片光明,同时竞争也开始加剧。
2021年7月,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(2021)》,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.7万亿元,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3031亿元。
截至2022年末,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.28亿户,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.45亿户。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、车联网、智慧零售、智慧家居的规模分别达4.96亿、3.75亿、2.5亿和1.92亿户。海量的新设备接入网络,进一步扩大了用户数字应用场景,持续提升网民使用体验。
(3)物联网产业政策
2005年11月,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(WSIS)上,国际电信联盟(ITU)发布了《ITU互联网报告2005:物联网》,正式提出了“物联网”的概念。报告指出:“物联网”通信时代即将来临,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。
2021年9月,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《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,明确到2023年底,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,社会现代化治理、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。
(二)大数据产业
大数据(Big Data)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获取、管理和处理,这种数据规模较大,数据时效性较强,需要持续不断地获得和处理,简单地说,大数据是海量、实时和多样的信息和数据。

大数据(Big Data)不仅获取实时、海量的信息和数据,还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,并根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进行决策,而且这种决策可能需要实时更新,是持续不断的,可以分享给海量用户。例如,一条高速公路的每个地段是否拥堵或畅通,拥堵的程度,这是实时更新的,而且是不断变化的,需要海量手机用户持续实时上传数据,同时又要实时将分析结果分享给海量用户。大数据盈利的关键,在于提高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,通过分析和处理实现数据决策后,从而获得用户的支付,企业自身实现盈利。
大数据(Big Data)需要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技术支持,包括它们之间地对接,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处理海量的、实时的信息和数据,这些重点技术包括数据获取和应用终端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系统、分布式数据库和节点、海量信息数据库及数据中心、数据实时分析和处理系统、行业数据分析逻辑系统、云计算网络平台系统、人工智能技术、数据和网络安全系统等。
大数据(Big Data)的价值体现在营销的效率性和精准性: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;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精准而专业的产品和服务,而且有效地提高获取客户的准确性;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强做大自身的产品和服务,以及建立更为高效的营销渠道。
(三)互联网产业
(1)互联网产业概论
互联网产业(Internet)是基于互联网和电商,尤其是移动电商,对各个国民经济所有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信息传播、交流互动、电商交易、游戏娱乐、数据统计、实时监控等,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互联网生态环境。

产业互联网+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利用信息技术与电商平台,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、销售、物流、人员、资本等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实现互联网和电商等业态,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于国家经济、科技、军事、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,最终提升产业和国家的综合实力。
(2)互联网产业规模
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群体和移动用户群体,是全球的最大电子商务市场,随着5G技术、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,以及线下物流体系的完善,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:

我们拥有很多大数据、云数据库、数据中心、大数据营销、数据传输、用户数据分析和营销、北斗导航数据中心、通航数据中心、民航订座系统、离港系统、电子客票等项目经验。
另外,我们还拥有大量IT产业项目经验:
移动互联网:移动端APP、移动电商、火锅外送APP、远程医疗APP、共享经济APP、智慧医疗APP、移动传媒APP、手机交友(模仿微信)、移动支付(豫通宝);
电子商务类:电子客票、电子商务、母婴产品O2O电商、餐饮外送O2O电商、艺术品拍卖网O2O电商(那人网)、窗帘O2O电商、网上支付(招行网上支付、豫通宝)、拍卖网、建材网、货运黄牛网、农贸网(E农网)、礼品电商、送餐网站、超市便捷电商(最后一公里);
互联网门户:法律援助网、中国社区网、医疗信息网、教育培训网、户外广告网、旅游网、文化网站、新闻网、远程教育、动漫网、珠宝网、交友网、医药销售网、DEDE新闻网、BBS网站、站内搜索引擎;
大数据项目:北斗导航数据中心、通航数据中心、民航订座系统、离港系统、快递跟踪系统、数据中心、大数据营销、数据传输、用户数据分析和营销、数据传感;
软件开发类:各种软件、物联网、IT系统集成、解决方案(智慧医疗、智慧楼宇(火灾预警和监控)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城市、智慧银行、智慧办公)、网上办公(中国社区网)、彩票系统、OA办公自动化系统、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、MIS管理信息系统、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;
人工智能类:AI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、生活机器人、人工智能培训;
网络游戏类:网页游戏、网络游戏、手机游戏、单机游戏;
电子产业类:电子元器件、LED、集成电路、芯片(2005年早期)、无线电传输(公安系统)、连接器、变压器、变频器(节能)、显示器、显示模组、光电器件、传感器、继电器、散热器、机电元件、人工智能、电子材料、光伏材料、锂电池等。
产业园区类:软件产业园区、动漫产业园区、大数据产业园区、游戏产业园区、网游产业园区、汽车信息产业园、AI产业园区、电子元件产业园区、计算机产业园区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。